根据实际应用建立汇流排的三维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,汇流排长度为L=100mm,截面积S=100mm2,基于焊接位置设计三种结构:对称式、对角式及单侧式。在截面积一定的情况下,汇流排厚度H分别设置为1mm,2mm,4mm,5mm,8mm,10mm进行仿真分析。
1汇流排结构设计及生热分析
1.1汇流排三维几何结构
根据实际应用建立汇流排的三维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,汇流排长度为L=100mm,截面积S=100mm2,基于焊接位置设计三种结构:对称式、对角式及单侧式。在截面积一定的情况下,汇流排厚度H分别设置为1mm,2mm,4mm,5mm,8mm,10mm进行仿真分析。
1.2汇流排生热分析
本文研究对象为铝质汇流排,其材料特性如表1所示。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,汇流排自身吸收的热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表示:
式中,c为铝的比热容,m为汇流排质量,△T为温升,I为通过汇流排的电流,R为汇流排电阻,t为时间,h为汇流排表面对流换热系数,A为换热面积。
由公式(1)可知,当电流不同时,在相同时间内汇流排的温升是不一样的,经推导发现汇流排的温升与电流的平方呈比例关系,
,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汇流排温升与电流之间的关系。
2仿真模型的建立
2.1模型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
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汇流排进行电-热耦合分析。首先通过式(2)求解汇流排中的电势分布:
电流通过汇流排时产生的焦耳热可由式(3)得到:
汇流排内部能量偏微分守恒方程则如式(4)所示:
式中,等式(2)左边的φ为电势,σ为电导率,S为源项,等式(3)左边的q为汇流排的生热速率,等式(4)左边的ρ和cp分别为汇流排的密度和比热容,右边的T为温度,λm(m=x,y,z)为汇流排的各向导热系数。
模型边界条可用式(5)及式(6)描述:
式中,j为电流密度,AS为汇流排截面积,h为汇流排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对流换热系数,Tamb为环境温度,Tb为汇流排表面温度,n为垂直于汇流排表面的方向。
2.2模型的验证
本文选取H=1.5mm和H=2mm两种厚度的汇流排进行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,宽度均为W=57.5mm,采用的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电池测试系统900V300A-2CH),温度测量仪KEYSIGHT34972A等。
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曲线如图2所示。从图中可以看出,仿真和实验结果基本相符,但由于实验装置本身存在系统误差,且仿真和实验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,以上因素均导致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,但最终的稳态趋于一致。
综上所述,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汇流排最终的温升。